窩輪條款詳解--溢價及換股比率

不少投資者揀窩輪會由「溢價」入手,或者認為溢價愈平,等於窩輪愈抵,又或者以為溢價高便是發行商利潤率更高? 這其實是對窩輪的誤解。

甚麼是溢價?

「溢價」一詞於其他金融產品一般指產品價格高於面值或市值。但窩輪中的溢價,是指假設投資者以現價買入窩輪並持有至到期日,掛鈎相關資產需要升/跌多少,這筆投資才可以打和; 所以,只有持倉至到期,溢價才會對你有較高的參考價值。

舉例說,
假設於建行現價5元時,買入一隻行使價6元、3個月後到期的建行認購證A,當時溢價10%,即是話,到期時正股要升10%至5.5元,這筆投資才可以打和。

要留意,
溢價是會隨著正股或指數等相關資產升跌而變化,例如建行在一星期後升至5.5元,輪價受惠於正股上升而向上 (假設引伸波幅等其他因素不變) ,由於相關資產需要上升的幅度少了,跟「打和點」距離近了,溢價自然相應下降,在這情況下,就並不是坊間所指發行人「縮溢價」並對投資者不利。

負溢價等於便宜?

亦有不少投資者疑問,「負溢價」是否代表窩輪好「抵買」?要小心注意的是,窩輪發行人在窩輪上市定價時,已參照個股過往的派息紀錄及市場預期,將股息因素於輪價反映。

不過,當個股公布派息後而又未除息時,如用當時未除息的現價去計算窩輪溢價,結果或會得出較低溢價,甚至負溢價。這種情況在一些深入價內的窩輪更為明顯,如單從以溢價較低去揀選窩輪,便有機會選了未必適合的條款。

不同換股比率有甚麼分別?

部份投資者傾向以「輪價」高低去揀輪,可能你會發現,追蹤同一隻個股的窩輪,行使價及年期的幾乎一樣,但輪價會有好大分別。

為什麼會這樣呢? 那麼你就要再細心望望窩輪的「換股比率」了!
換股比率是指持有多少份認股證,相等於持有1股相關資產的權利。以個股窩輪來說,目前市場上普遍的換股比率,包括1兌1、5兌1、10兌1、50兌1、100兌1及500兌1等。

兩隻條款類近的窩輪 ,即掛鈎資產、行使價、年期、引伸波幅相同,如果僅是換股比率不同,只會影響每份窩輪的面值。

例如50兌1的窩輪輪價會較100兌1的高約兩倍,不過實際槓桿效應是一樣的。

如你亦有錯覺以為,換股比率較大的窩輪,實際槓桿普遍較低,那其實主要與其他條款如年期及行使價有關。但正如上文所述,由於相同條款的窩輪,換股比率較大的產品,每股價格會低了,假設每手股數相同,入場門檻會較低,投資者可以用較少資金部署,注碼運用上有更靈活的選擇。

文中提及的相關資產價格、其變動以及模擬產品條款僅作教學範例用途。以上資料僅供參考,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或意見。過去表現並不代表將來的表現。無抵押結構性產品,結構性產品之價格可急升或急跌,投資者或損失所有投資。投資者應為自己作風險評估,並在需要時諮詢專業意見。